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素来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让无数人痴迷,又以她的神秘和灵气令无数人向往。
    而以歌剧电影《洪湖赤卫队》闻名于世的绚丽洪湖,却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一样,镶嵌在这平原深处,显得尊贵而又亲切。
    之所以将笔触伸向洪湖,主要是因为我对洪湖籍著名书法家魏启荣的一次次的采访。
    人们常说,生命诞生的地方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在那里,充满着童趣、欢乐、烂漫和纯真。那里的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或牵挂或思念或幸福或痛楚,最后,都会被岁月深情地篆刻在我们记忆里的。
    在魏启荣的成长历程中,故乡,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洪湖,给了他快乐,也给了他梦想。
    1953年11月,魏启荣出生在洪湖县城一个颇有名望的书香之家。洪湖孕育了他智慧和灵气,也给了他一颗纯朴、正直、善良的心。
    童年的快乐和幸福,时时在洪湖烟波浩渺、绿荷红莲的旖旎风光中荡漾着,在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浩然胸襟中绽放着。
    魏启荣从小聪慧,爱好文学和艺术,也常受到家长们的积极培养。而最值得让他经常在同年的孩子们中骄傲的是,他的祖父因为写一笔好字,在当地声望极高,受祖父的直接影响,他的父亲和叔叔也写得一笔好字。
    在魏启荣很小的时候,父辈们就督导他写字画画。经受这种家风的浸润和熏陶,魏启荣从小对写字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显示出不俗的艺术潜质。
在长辈们的心目中,魏启荣俨然就是一颗有着天然情缘的艺术种子,无论是先天的传承因素,还是后天的家庭熏陶,无不昭示着这颗艺术种子超乎常人的创造天赋。魏启荣就这样在人们的关注目光里一天天长大。
    那时的魏启荣,完全沉静在自己的趣味童年里。极强的文艺天赋,活泼开朗的性格,每次放学回来,他都利用业余时间,将祖父遗存下来的手写文稿和一本发黄的颜真卿字帖拿出来,照着上面的字,潜心临习。
    正值豆蔻年华,热情如火一样的熊熊燃烧着,不论“三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他都对自己的追求信心十足,临习时从不懈怠。
    如果说,父亲和叔叔能写一手好字给童年的魏启荣带来无上的骄傲和自豪的话,那么少年时代,父亲和叔叔,一个是洪湖市卫生局长,一个是商业局长,这更为他营造了一种学习上的优良环境。
    艺术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让天真无暇的魏启荣沉浸在无限的甜蜜和遐想里。可好景不长。文革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叔叔都受到了打击,蒙冤受苦。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只有亲历者才能真正感知个人命运在时代背景下的无力与无奈。那时,他的情绪在不断波动,能够让他平静下来的,便唯有让他钟爱的书法。
    他常常坐在自家的吊脚楼上,从窗户眺望长江。江水奔腾咆哮,浩然东去,虽说在他那幼小的心田里滋长出浩然之气,但他常常想,长江的对面是哪里?长江的尽头在哪里?
    每次在憧憬世俗之外的自然风景时,魏启荣那双明亮的双眸里,总会闪烁着一种动人的光彩,他那颗悸动的心,便澎湃起一种不安分的情绪,蕴藏着一种让他难以言明的感觉。
    他对外部世界,开始充满着无限好奇和向往。 而非凡的天赋和真诚的热爱,却成了推动魏启荣抛开外界干扰而不断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得益于自己的灵性和悟性,得益于长辈艺术修养的深刻影响,魏启荣心中这颗艺术种子沿袭着血脉传承的慧根与前辈的希望,借助于时间的推移与血汗的浇灌,已经在心底开始悄悄发芽,抽出新叶。

卷首语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