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干扰,魏启荣的初中毕业后就下乡了,下乡三年后,他因表现突出被推荐上了水运,学习造船,并被分配到长航武汉青山船厂工作。
    1975年,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学习也不规范,加之在学校期间他大量时间都在长航宣传队拉小提琴,也没学到什么东西,再则他本人对造船工作不感兴趣,以及对家乡的眷念。他从武汉又调回了,在洪湖他从市机电设备公司一个普通的业务员,一直升职到业务科长,公司经理,物资局副局长和局长兼党委书记。
    儒雅、睿智、大气,他是个有思想的人。
    精干、博学、练达,他又是个成熟的人。
    魏启荣思维敏捷,勤于学习,富于开拓和进取。在成为洪湖物资局长后,他还抽出业余时间,参加华工经管学院学习三年物资管理。这期间,他将有十几个分公司近两千名职工的洪湖市物资系统带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并多次被评为全国物资系统先进单位。
    由于业余时间长期痴迷于书法艺术的探索和中华民族国学文化精髓的研究,使得魏启荣对工作对艺术对生活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对于一个把书法艺术与自己事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如何去不断学习艺术探索实践,创作出能为世人所接受所喜闻乐见的真、善、美的作品,将是他最大的心愿和无穷的快乐。
    然而,这时候的魏启荣,被这种心愿煎熬着,因为他还一直徘徊在艺术的殿堂之外,不得要领。虽然他一直沉浸于笔墨线条,玩味在黑白之间,以至于他多次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北京去请教书家,到省里请老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徐本一、尤中会、阮羽卿、孔可立等老师都被邀请到洪湖过。
    巧合的是,此时,函授教育正在全国兴起。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也响应国家对网络教育的支持和鼓励,根据求学者的需求设计了多套针对性较强培训课系,推出远程教学服务,对书法爱好者进行系统规范培训。
    这或许就是一种宿命。正当魏启荣对书法潜心酌古、穷力追新的时候,正当魏启荣对书法艺术感到茫然无助的时候,他看到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全国基层办班开课的消息,刹那间,他那焦虑不安的心,猛然间有了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就像是茫茫夜色中一盏航标灯一样,让他看到了希望。
      洪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爱好者颇多,而且大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的书法学习。针对当地书法爱好者没时间参加远程学习这一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爱好,魏启荣积极倡导和配合当时物资局的主要领导,经过不断努力,多次和中国书法函授大学和湖北省书协协商,并在有关部门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八十年代中期,创办了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洪湖学校,又请时任市委书记的蒋昌忠任名誉校长。开始时他是副校长,后来自己亲自担任校长,并聘请省里的书家和当年洪湖著名书法家李楚力、肖贤良、魏开功等先生但任主讲老师,为洪湖市培养了大量的书画骨干和有生力量。
    自从创办了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洪湖分校以后,魏启荣一边当领导,一边当学生,这期间,他挤出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法理论,也经历了极其艰苦的书法训练。通过这种学习和训练,他突然领悟了艺术的真正内涵与外延。他是个有灵性和天赋的人。他将书法艺术内涵和外延不断加以延伸和扩展,书法艺术最终不能离开文化学养,所以他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还积极的学习诗词、文赋,和研究古玩收藏。随着书法知识的不断积累与膨胀,他胸中有种欲望在深深折磨着他,他要创作!他要用情感去澎湃书法艺术的生命,用心灵去触摸书法艺术的灵魂!沐浴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甘泉雨露,允吸着中国书画艺术的营养乳汁,根植于华夏民族所特有的人文土壤,
    1979年开始,魏启荣开始边临帖,边创作,多少次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使他发现,原来自己的心灵和生命早已融进了书法艺术之内,而今的这种书写,只不过是生命在艺术之中的又一次开花过程!
    在艺术的征途上,他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卷首语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