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启荣是一位生活在玫瑰色云端的才子,他将自己的诗情,尽情地在奔涌在隽秀、宽阔的才子心河上以及家乡的泥土中,如洪湖一样烂漫和奔腾。
    他多情而又深沉的追求着一种完美与极致!
    他深情而又热烈的感受着一种牵挂与思念!
    这是他追求着生活的完美和极致,这是对家乡的牵挂和思念!
    这些年,虽然他客居省城,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洪湖那片熟悉的土地和那里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时刻在他的眼前显现,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虽然客居武汉,但他积极组织同样客居他乡的家乡朋友,目前,他是荆州北京商会常务副会长、洪湖湖北商会副会长……
    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眷念,先生热心并积极的参与家乡举办的一些文化公益事业活动,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魏启荣经常写诗填词,他创作的诗词多达上百首,从这些诗词中,我们不难窥见先生的心迹,比如——
    《临江仙·梦里水乡》
    荷叶荷花何处好,记否洪湖尤优。红妆翠盖春过后。欢歌笑语里,穿梭采莲舟。
    鱼肥水美秋色浅,腊酒最消离愁。问雁残飞落何处。水软桨声柔,乡梦不曾休。
    《七律》
    烟蒸霞蔚南湖天,秋水谭旁酿旧年。迎宾笑指赊月处,酒客醉卧白云边。
    ……
    魏启荣人生艺术的完整性,还在于他不断弘扬艺术,收藏艺术,使艺术与人生合二为一。
    现在,魏启荣每天除了照例习字外,主要任务就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由于热爱所至,凡身边书法艺术有所成就的,魏启荣都慷慨给以支持赞助,为当今著名书法家尤中会先生在北京举办个展赞助了几百万!
    因为是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利用这个平台,本着传播文化和相互学习的目的,魏启荣经常组织举办一些书法艺术活动,邀请省内外一些书法名家来书画艺术研究院举办讲座或者举办笔会,还经常受邀出席省内外一些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并随书画院艺术家们一道下基础、进社区、到学校,进行艺术交流。
    每年去美国洛杉矶居住两个月的时候,他也潜心在家里搞书法创作。因为书法是他和华人的同根文化,他怕这些文化会在异国他乡遭到遗落,所以每次去,他就在华人社区组织开展一些书法活动,将中国书法所蕴藉的历史沉积、文化遗韵以及沧桑感、厚重感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华人进行交流、分享。
    这种交流,其实也是一次学习过程,更是在不断提升自己。
    自从当上了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之后,魏启荣想的最多的是怎样把湖北书法工作推到全国的第一方阵去,为此他将自己领导的书画艺术研究院,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办公会议基地,和湖北省书法院创作基地,省书协好多重大决策便从这里出台,比如,举办“长江杯”全国书法作品展的决议就是在这里形成的共识。


    “长江杯”和“兰亭奖”一样,是中国书协最高层次的奖项。长江杯旨在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书法艺术,鼓励当代书法作者,推动书法事业和谐发展。以长江呼应全国,以“长江”这响亮名称和荆楚书道来打造湖北书坛的形象,把中国书法的高端作品请进湖北,带动湖北书法总体水平壮大提升。
    省书协秘书长会议做出这一决定后,魏启荣和省书协副主席葛昌永就不停地奔波于武汉和北京,向中国书协汇报,争取举办这一赛事,最后终于如愿而归。
    魏启荣在倾心书艺的同时,还玩艺术收藏。
    早在八十年代的初期,他就利用出差多的机会搞艺术品收藏,不是人们所说的“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的俗趣。他绝不是为了赚取暴利,做一个囤积者与典守者。他是在收藏历史、文化、技艺、情感和生活。他是以保护和研究为己任,传播中国历史文化,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想在几年后办个私人博物馆。
    收藏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艺术修养,无论收藏者选择的哪一个门类,都需要触类旁通的文化底蕴。为了增加自己收藏方面的知识,魏启荣曾专门到中国地质大学进修了三年,系统学习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一些专业知识。
    无论做什么,魏启荣都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执著。他视收藏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对收藏倾注极大的精力与情感。
    怀揣着一种广阔辽远的艺术观,魏启荣在努力寻找着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
    为了去古玩市场“捡漏”,几十年来,魏启荣去过新疆、西藏、西安、洛阳、南京、云南、缅甸、香港等地古玩市场,也淘了不少宝贝,有铜器、玉器、瓷器、字画、国宝级的“根雕王”、明清时代的海南黄花犁龙床等等,数量多达上千件,所收藏品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跨越数千年的完整系统,对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不少文物填补了收藏界空白。
    这种经历,影响和深化了他的艺术思维,而对事业坚定执着而又善于自省、对艺术痴情种爱且又淡泊名利的这种生活态度,又成就了魏启荣的事业,更成就了他的艺术。
    魏启荣是个本真的人。在他的画院里,悬挂着一幅翡翠玉浮雕《牡丹图》精美之至,而两边的先生自撰联,却让这幅玉雕作品更富于时代内涵:
    谁能识得,我非富贵意;
    我自清高,并不艳群芳。
    细细一看,上联旁边有行小字:人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烟重难开,红蕊心颤。
    就是这一行字,让我心底油然生发出对先生的久久敬意。也让我仿佛看见了生活在雾霾重重之下的生灵那焦虑而又难言的凄迷状态。
    这是社会对艺术家的呼唤?还是艺术家社会责任感的自然流露?
    含英咀华,畅怀于天地。以慧眼观世间万物,以妙手书人间真情。品味魏启荣的写意人生,我们感知到他行云流水般的才情和他直面人生的气魄。走进他那由激情和灵感构建而成的书法艺术世界,灵感是点亮他才情的一盏明灯,思想孕育了他的朴实与大气,而我们,也于那些动人心魄的艺术壮美之间,记住了魏启荣的真我本色。
    在采访过程中,先生多次对我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正的艺术,必然要扎根在本民族的土壤里。
    他要做一位真正的纯粹的民族艺术家。
    怀揣着这种广阔辽远的艺术观,魏启荣先生在努力寻找着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
    现在,魏启荣的书法创作,已步入了辉煌,笔墨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每一笔线条,都透着缱绻与干练;每一滴笔墨,都凝聚着磅礴与生命。他的作品,每一幅都渗透着自己的情感,透着湿润和生机。他的思绪,轻轻地从他笔端升起,缭绕在他艺术的生命里。
    魏启荣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让你在欣赏他的作品过程中,也不知不觉置身于高雅的艺术殿堂,与艺术融为一体,使你感觉到书法艺术的诡异和妖娆,生发出对书法的眷念和向往。
    这种眷念和向往,是艺术的神奇,更是心灵的回归!
    魏启荣所表现的,虽是精妙神奇的书法世界,但我一直认为,他书写的就是他自己!

卷首语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